:::
:::
後疫情時代經濟成長的新樣貌

《後疫情時代經濟成長的新樣貌》

 

分析師們近期對於後疫情時代的經濟走勢爭論不休,以英文字母做比方,V字型是對經濟反彈的樂觀看法,L字型是長期的衰退,W字型則是反彈再下跌、右邊再呈現V字型,顯示景氣反彈將遭遇上檔壓力;從這些英文字母可看出預測未來走向是一個艱困的課題。

 

的確,目前的衰退與教科書上的例子截然不同,也沒有類似的經驗可以當做指標,讓我們研判此次疫情衍生的長期效應。有些人會參考一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但很明顯地從那時到現在許多事物已大幅改變。

 

然而,歷史與最近的發展提供一些線索。根據過去經驗,經濟大幅萎縮時通常會回彈並帶來季節性反彈,這次應該亦是如此,除非封鎖措施持續更長的時間。各國央行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協助銀行與信貸市場在這不尋常的時代仍能正常運作,景氣復甦不會重演金融海嘯時期因為缺乏資金而受損的情況;就製造端而言,此次衰退並不是生產過剩或投機性擴充產能這種需要長時間修復並對經濟成長造成壓力的情形。

 

這次的衰退源自於生產與消費的封鎖,它將會結束,而恢復程度將取決於生產引擎和消耗能力受到多大損害。對於消費而言,失業和工作不確定性是關鍵,不確定的時期意味著更高的預防性節約和更低的消費。我們可從最新的數據一窺究竟:自去年3月以來,美國儲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百分比幾乎翻倍成長,達到13.1%,在後封鎖時期,勞動市場將是復甦的關鍵。

 

可以肯定的是,空前的大規模財政因應措施將有助於緩解支出縮減並幫助就業市場恢復,但一些關鍵行業將長期存在傷痕。飛機製造商的困境是工業和非必需消費產業正面臨危機的象徵,人們應該假設這將需要幾個季度才能恢復。從長遠來看,企業將面臨兩個不利因素;首先將是更高的營運成本,以確保員工和客戶的安全,這點現在很難量化。這種大流行還引發對物流需求全面的重新思考,並通過將工廠遷至離消費者更近的位置,重新調整生產地圖。

 

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擔憂進一步鼓勵企業搬移生產地點,產業範圍從醫療供應、食品到高科技,疫情大爆發催生出一種製造能力不足將損害國家安全的氛圍,而這種氛圍將與新的經濟國族主義結合,因為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全球化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使勞動者的處境更加惡化,全球貿易將因此消退,並不利於經濟成長。歐洲機構最近的一份報告預期今年貿易將至少下降10%;已擱置的貿易爭端也有可能再次浮出水面,而且政府還會確保更多對於科技的控制權。而大舉財政支出的國家會強化這種氛圍,在未來的製造生產組織中,這些國家將要求明確的發言權,這些絆腳石將為經濟復甦鋪好道路。

 

轉載自https://money.nomurafunds.com.tw/articles/1361/8

【返回】